由于日本地處在地震帶上,地震災害頻發,所以日本人民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該如何應對地震災害。對于在日本長大的人來說,時常發生的地震,就像刮風下雪一樣平常。雖然日本在公共場所經常有提示外國人該如何避難的指示和廣告,不過對于初到日本的新移民及外國游客來說,當地震真的來臨時還是會感到恐懼,不知如何避難或處理。那么今天我們就從實戰的角度來說說,如果住在日本的房子里,遇到地震來臨的時候,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點的是,當地震來臨時,日本的處理方法和中國是不一樣的。因為房屋質量和耐震標準等的不同,我們在國內接受的地震指示是“逃難”,要盡快的從屋子里撤離到空曠的地面。但地震在日本的指示卻是“避難”,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為日本處于地震多發的地區,所以日本的建筑都必須滿足耐震等級,不會輕易倒塌。日本人民也相信當地震來臨時,日本的房屋是可以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普通的地震是不會輕易倒塌的,因此發生地震時,不要著急跑到外面,需切記以下幾步操作:
1. 一定要保持冷靜!當地震發生時房屋會發生晃動,冷靜才能讓我們判斷地震的等級和所面臨的風險。
2. 記得要打開房門,因為大的地震有可能造成門窗變形,為避免自己陷入無法逃生的困境,有條件的話要打開房門。
3. 關閉火源、煤氣等,因為地震有可能造成火災,其實日本的房屋抗震等級較高,但由于日本木制的房屋很多,而且房子與房子之間離的很近,地震時發生的火災很容易就會串燒起來,所以要及時關閉火源、煤氣和電源。
4. 房間內有幾個地方是可以躲避的:
浴室:日本一般都是整體浴室,墻體非常牢固,浴室里大多會有浴缸,日本的浴缸比較深,足可以讓一個人俯臥在里面,是很好的避難場所。
衛生間:日本的衛浴大多干濕分離,地震來臨時可以躲到獨立衛生間里。衛生間的空間雖然不大,但四周墻體也很牢固,而且水箱里也有水源。日本人愛干凈,平時也會保持馬桶的潔凈,必要時有水的地方可以活命。
桌子下面:地震時,一些大衣柜、書架或房頂吊燈等,有可能會傾倒、掉落,容易砸傷剛好在下面的人。所以地震來臨時,可以躲在桌子下面,最好用枕頭、被子等護住頭部,盡量保護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日本的房間一般都有壁櫥,盡量減少置辦大衣柜、書架等家具,即使需要此類家具,也可以考慮將大衣柜固定在墻面或選擇防地震書架等。
墻面三角區域:可以蹲坐在墻面的三角區域,也是相對安全的地方,最好用被褥等護住頭部。
除此以外,為了應付地震,日本的家庭一般都會常年儲存三天的口糧和飲用水,以及“應急包”等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日本人流傳著“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的說法。所以在地震來臨時,千萬不要慌不擇路,盡量保持頭腦清醒,盡快找到適合自己躲藏的空間非常重要。待震感消失后,可根據當時的情況考慮是否需要到房子以外的空曠地面,切記在移動過程中,也要注意周圍是否有可能的倒塌或掉落的物品,注意保護頭部。
另外,日本一般在房子周邊都會設有避難場所,比如周邊的學校等。在入住房屋前請先熟悉周邊情況及逃生路線。
當大家知道了遇到地震時該如何應對,當地震真的來臨時相對也會減少一些恐懼感,正確的避難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地震也就變得沒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