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以來,日本很多企業都開始施行在家辦公的工作模式,跟家人在一起相處的時間長了,大家對起居環境也會有一些要求。特別是日本政府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以來,呼吁國民盡量待在家里,避免不必要非緊急的外出。在這個期間里,日本的主婦們便紛紛發動全家進行大掃除,她們認為這是增加家庭協作的好機會。
為了預防病毒,家也要進行清掃消毒,以前這類家務勞動一般都由主婦獨立完成。不過由于疫情的原因,家庭成員有機會很長時間聚在一起,那么進行一次深度大掃除就很有借口和動力了。組織家庭大掃除的工作也是由主婦們領導,在行動之前,她們大多會制定大掃除的“作戰”目標和計劃。比如完成大掃除之后可以更換新的家具或增加家庭派對的空間,有了目標才能發動全家人掃除的動力。再比如將大掃除的內容詳細分配給每個家庭成員,這樣讓大家覺得很公平,干活很有動力,而且每個人都有具體內容,讓大家更有家庭責任感,還可以設定清掃時間,讓掃除工作更有效率,保質保量。看來普通的一次掃除,更有增加家庭成員的協作力和凝聚力,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是一個四口之家,假設每個人清掃的時間是2個小時,那么全家實際的工作時間就是8個小時了,的確比主婦一個人干要效率得多。而且其他家庭成員清掃后如果覺得辛苦的話,也可以體諒主婦平日的勞累。
與此同時,在一個房子里生活久了的話,總會積累很多的東西,正好趁著全家人都在的時候,將長期不用的東西整理出來,哪些需要留下,哪些可以扔掉,很快就能當面確認,可以節省不少整理時間。日本家庭的收納能力很強大,在斷舍離的理念下,也常常會“扔東西”,對于家庭成員的東西能不能扔便成為了很多主婦們的煩惱,因為要等到家人有時間時才可以做確認。因為疫情大家都在家的時候,反而能很快得到回應,絕對是扔東西的主動力。
不要的東西堆積起來,可能會發現要扔的垃圾很多,平時可能只有一袋垃圾,大掃除后可能變成十袋垃圾,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呢?可以發動家里的勞動力,一起將垃圾裝袋、一起扔到垃圾放置場。清掃后的房子也會讓空間顯得寬敞起來,居住的舒適感也有所提升。一起勞動的成果,會讓每個人心里都有成就感,在無所事事的宅家期間,做點對家庭有貢獻力、有意義的事情也很好。
日本社會比較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孩子們從小就接受訓練團隊協作的活動,父母為了給孩子做好榜樣,在家庭大掃除中也會做好帶頭作用,以大男子主義著稱的日本男人大多數也會在大掃除中聽從主婦的指揮,同時樹立主婦在家中的地位,讓孩子們從小懂得尊重長輩、互相尊重的意識性。在不知不覺中,通過家庭大掃除讓家人們更加熟悉,關系變緊密,通過積極的清掃來獲得輕松的生活環境可謂兩全其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