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剛剛起步的時候,為了鼓勵大家多買房,廣為流傳一個中美兩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美國的老太太在臨死的時候說,我住了一輩子的房子終于還完了貸款;中國老太太在臨死的時候說,我終于攢夠了買房子的錢”。于是自此之后,使用貸款購房的中國人便迅速增加了。而在房地產行業發展了幾十年以后,現在又有很多人說,日本人都不買房子了,于是也給自己不買房子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但實際上日本人真的都不買房子了嗎?其實并沒有那么絕對,主要是跟現實情況有關。
至于日本年輕人為什么不買房,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年輕人剛步入社會工資不高,存款不足不夠付首付,所以就先不買房,他們覺得使用父母的錢買房是一種恥辱,不想給父母添麻煩。
第二,源于日本的用工習慣,很多年輕人在工作初期都會被派遣到不同的地方工作,公司還會給委派的員工提供住房補貼,如果買了房子的話住房補貼就沒有了。鑒于這種情況,很多人就先不買房子了。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很多人的生活逐漸固定下來,大多就都在成家以后購買了房產。
第三,日本政府為了平抑房價,有房產稅制度。持有房產的人每年需要繳納固定資產稅和都市計畫稅,如果是購買公寓的話,還需要交管理修繕費等費用。很多年輕人覺得交稅、交費七七八八的手續太麻煩了,寧可租房來省去這些麻煩事。
第四,還有人會說因為房產泡沫的陰影,讓年輕人不敢買房子,擔心自己遇到同樣的情況,無力支付房貸破產而更愿意選擇可以退守的租房生活模式。
這些理由都反應了日本人不買房的幾個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很多人認為年輕時候買房沒有必要,租房一樣生活。不過反過來想,日本的租金收益相當穩定,公寓的平均年租金回報率約4.5%左右,租房需求量較大,那么如果日本人都不買房,那么用于出租的房子又是哪來的呢?如果購買了投資型房產用于出租的話,也是一項不錯的投資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