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移民故事……
得益于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許多外國企業紛紛在中國設廠,特別是一些日本企業,在我國的南方沿海城市開設了許多工廠,也因此為當地人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阿芳就是其中的一員。因為家境的原因,阿芳沒有機會讀大學,在當地職高畢業后和大多數人一樣進入日本工廠打工,成為流水線上的一名工人。但是,阿芳敏而好學,為了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覺得既然進入了日本企業,那總該學習一些日語吧,于是就自學了日語。雖然日語基礎不好、水平不高,但是在工廠生產線上有一些需要日本的技術人員指導或與日本的維修人員等溝通的時候,阿芳就可以不用通過翻譯而與日本人進行簡單的溝通,這樣就降低了不少溝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廠經理認可阿芳的工作水平,又得到日本同事對阿芳的好評反饋后,在一個合適的機會,把阿芳從一名工人轉崗到工廠辦公室做助理工作。這一工作變動,讓那些和阿芳一起進廠的姐妹們羨慕不已,覺得阿芳運氣真好,然而阿芳的好運氣還在后面。也是因為調動到辦公室工作的原因,阿芳與從日本總部派駐到中國工廠的日本工程師藤田相識了并一起工作了一段時間,也自然而然的兩個人發展成為戀人的關系,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在當地人眼中,阿芳“命好”釣到了“金龜婿”,但是他們沒有看到當初阿芳努力學習日語的情形。
阿芳在和藤田結婚后很快有了兒子,和當地大多數已婚婦女一樣,阿芳辭職在家相夫教子。在日本政府號召日企從中國撤回日本本土后,藤田也被日本總部調回東京工作,阿芳和兒子也就一起來到了日本。因為阿芳與藤田結婚多年,還有孩子,作為日本人配偶,阿芳在日本生活滿1年后就獲得了“永住”身份。
藤田是高級工程師,在日本的收入較高,為了家庭穩定,他們在東京很順利的利用貸款購買了新建高級公寓。本以為這樣安定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不過由于藤田在日本總部的工作比較忙,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阿芳在陌生的環境感到孤獨和無助,夫妻倆的溝通逐漸出現了問題,除了“七年之癢”還有中日婚姻家庭觀念的差異,最終兩人和平分手。基于日本對女性和兒童的保護等法律和認知,阿芳在離婚的時候獲得了家庭絕大部分財產。由于阿芳在日本沒有工作,為了獲得生活的安全感和為了給兒子更好的教育,阿芳咨詢了東京的移民顧問,合理規劃資產,在日本房產投資移民顧問的協助下,在東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以公司的名義貸款購買了一棟投資公寓并對外出租。現在,阿芳購買的公寓是滿租的情況,在扣除各種稅費、成本等費用后,每個月的剩余收入足夠阿芳和兒子在日本的生活費及兒子上私立學校的學費,可以說實現了財務自由。
最初和阿芳一起進廠的小姐妹們,在工廠撤離時被裁員,要么去了其他地方打工,要么就回家嫁人。而阿芳進廠后,因為學習了日語才有機會被調入辦公室工作,進而認識了日本工程師并結婚,又隨老公來到日本,即使離婚后仍有自己的公司和穩定的收入。與以前的小姐妹相比,阿芳已然過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如果說她們之間到底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源于阿芳自學了日語而已吧。
有些人移民是提前規劃,有些人移民是順勢而為,其實實現移民的最終目的可以有多種渠道,選擇資深的移民顧問保駕護航,才能提高移民的效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