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擴大的初期,很多日本人認為日本房價將下跌,并與2008年雷曼危機時期的樓市加以比較。但事實卻與此相反,以東京為例,疫情后房價不但沒有下跌,反而漲勢喜人,這種逆勢上漲到底有何內在原因呢?根據調查機構統計的調查結果顯示,東京房價的上升主要因素之一,竟然是“在家辦公”的需求成為了主要推動力。
完全失業率
疫情發展初期,大批企業響應政府號召,組織員工錯峰上班和在家辦公。在企業補貼政策方面,政府反應迅速,有效緩解了企業倒閉和大規模裁員的危機。疫情期間,日本完全失業率最高時為3.1%,后降低到2.6%,最近有所增長在3%左右徘徊,這與雷曼危機時期的5.5%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也比美國超過11%的失業率表現更為優秀。這樣的情況,讓企業和員工都對經濟有所信心,房地產市場穩定。
同時,政府對有房貸的個人也給予了特別補貼或貸款優惠等各項政策,也增進了人們放心大膽貸款購房的信心。
在家辦公成為常態
日本的企業也紛紛采取疫情的應對措施、比如推廣在家辦公的工作模式。事實證明在家辦公并沒有耽誤工作效率,反而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這讓在家辦公成為了目前日本企業的工作常態。但在家的時間久了,職人們“想要屬于自己的空間”的想法多起來,購買公寓就成了剛需。
以前很多日本企業往往需要外派員工到不同的地方常駐,因為疫情的原因這種外派及工作調動等大多已不需要。因此外派人員回家后,購買固定住所的需求也被提上了日程。
此外,從中美貿易戰到疫情的擴散,日本有多家在華企業撤回日本本土,回歸員工量在增加,日本國內居住需求也在增加。
需求量的增加和供應量的減少
東京的樓市在泡沫時期高速發展,如今市區內已無太多可用于開發新建項目的空地。但經過泡沫之后,日本的樓市發展更規范,制度更完善,政府對土地供應有所調控,房源供應量處于較為合理的水平。
在普遍在家辦公的過程中,房子的購買需求增加而供給量減少,則房價勢必不斷上漲。據統計,2021年6月的可出售房源僅為去年同期的66.2%。其中新建公寓項目的需求量增加,很多項目尚未公開上市就已被預售一空。
高級公寓項目是近些年來發展旺盛的項目,更是東京房價的領跑者,與去年相比2021年上半年的漲幅已達到20%。事實上, 市場上已成交的二手房每平方米平均單價與去年相比,約為108%的146萬日元,與2019年6月相比為113%,由此可以看出非常明確的房價持續上漲的情況。
在疫情持續擴大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已發布了多次緊急事態宣言,呼吁國民盡量避免不必要、不緊急的外出,盡量避免城市間的移動。在家辦公,減少出門次數,不坐電車、只在居住地附近購物、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住的好一點就成為了很多人、很多家庭眼前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環境品質優良的公寓項目顯得格外人氣,在這樣的時機選擇購房,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