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如果說中國人買房和日本人買房有什么差別的話,小編認為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購房的年齡和放款來源了吧?
眾所周知,中國人很喜歡買房子,很多年輕人在結婚前就已經準備好了婚房,甚至很多父母為未成年的兒女早早就買好了房子。對于這一點,日本和中國的差異比較大,在日本幾乎是沒有年輕人會依靠父母來準備婚房的。
通常在結婚的時候,日本年輕人都會也不需要準備婚房。因為日本也沒有“不買房、不結婚”的講究,也沒有“丈母娘經濟”,所以,買房結婚和租房結婚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因此年輕人買房并不會成為主流。年輕人反而會覺得用父母的錢生活和買房是一種羞恥的事。
而且日本的孩子相對都會比較獨立,離家讀書及初入職場時,都會以租房生活為主,通常情況下,租金在10萬日元以下。因為日本人普遍認為,年輕時還不定性,很多人年輕時都是在不停的變換著居住的地點,直到最后找到可以安定的居住地和喜歡的生活方式后,才會考慮繼續租房還是買房的問題。所以才有我們常常聽說的“日本的年輕人不買房”的傳聞。
其實日本人也不是不買房子,他們也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但是他們買房的時間點通常會是在結婚以后,特別是有寶寶后,需要準備專門的兒童房或有上學的需求時,才會考慮購房。而那個時候家主基本處于中年,工作穩定、收入水平較高,這時夫妻雙方會選擇喜歡的地方買房子。
在日本買房子的時候會有兩個選擇,購買公寓房或者購買獨門獨戶的一戶建。居住面積需要足夠大才可以給家人以安全感,因此許多工薪家庭會購買一戶建作為自住的房產類型。當然,基本都是通過貸款購買的。
根據房價收入比,目前日本人平均需要11年的家庭收入,才可以買一套房,如果不太在乎房齡或地段的話,用6年的家庭收入購買一套二手房,也是可以實現的,這也是出于房價收入比較為合理的范圍。當日本人想買房子時,通常有穩定工作的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購得房產。話說回來,中國現在的房價與收入比過高,想靠年輕人自己的工資購買房產實在是比較難,所以有了“六個錢包”購買一套房的傳說。然而,六個錢包湊的錢僅夠付首付,再加上高額銀行貸款,雖然中國是雙職工家庭比較多,但房貸壓力仍然比較大。但“六個錢包”的情況在日本也不太可能,因為日本的父母給孩子錢或者給孩子買房,如果超過一定的金額,就需要繳納贈與稅。這樣真正父母給孩子買房的情況在日本比較少,年輕人大多會靠自己的實力去買房。
從上面就不難看出日本人購房和中國人購房的主要區別了,基本上就是日本人購房年齡通常都是在中年以后,不依靠父母而是靠自己的能力購買房產。對此,您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