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進行的公寓綜合調查顯示,現在已有超過62.5%的日本人想把公寓作為自己最終的家。該統計每五年實施一次調查,最初的調查顯示曾有57%的人認為以后會換房子。但在將近40年的歲月里,日本人以獨門獨院一戶建為最終的家的想法已發生轉變,將公寓作為最終的家已經成為了新的目標。
回顧日本的公寓史,最初共同住宅作為關東大震災( 1923年大正12年)的復興住宅,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在東京橫濱的16個地點建設。另外,為了應對住宅困難,東京都于1952年(昭和28年)建成了“宮益坂公寓”(東京都涉谷區),及“四谷合唱團”( 1956年昭和31年完成)。這是日本第一代分銷公寓,現在都已經改變了面貌,作為商業設施和重建公寓開始走上了第二人生的道路。
之后,以1964年(昭和39年)的東京奧運會為契機,日本經濟開始飛躍性地發展起來,公寓的開發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高速經濟成長期,日本政府開發了大規模的住宅區,現在全國的公寓儲備量約達到了655萬戶,居住人數估計為1525萬人(截止到2018年末),在公寓居住已經成為日本人的普遍現象。據國土交通省透露,截止到2018年底,建成超過40年的公寓約有81.4萬戶,預計10年后將達到198萬戶(約2.4倍),20年后達到367萬戶(約4.5倍),公寓高齡時代將要到來。
說到高級公寓的老齡化,除了建筑物及設備設施的老化,還存在著大多數公寓沒有電梯也沒有自動鎖,無障礙化和節能性能、抗震性能也不充分等方面的困擾。另外,從房間布局中追求“家人一人一間”多房間的大家庭的模式,隨著年輕人更傾向于獨立居住及不婚者的增加,已經開始向小型公寓轉變,比如2ldk比3dk更受歡迎,一居公寓的數量也多起來。此外,居民的老齡化也很嚴重。 根據“平成30年度公寓綜合調查”,戶主年齡為60歲以上的比例為49.2%,兩戶中就有一戶是老年人家庭。以前大家認為年輕人更喜歡高級公寓,但是隨著建筑技術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將居住的一戶建或老舊公寓換成新建高級公寓。高級公寓配套的電梯、無障礙設施,以及公寓專業的管理機構的進駐,都使老人認為居住在高級公寓更有安全感、生活品質更有保障、出行更方便。
此外,很多老年人入住高級公寓后,發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和年輕人,感覺自己變得有活力。有的老年人想要加入業主代表委員會,但多數回因為年紀太大而被婉拒。但這并不影響老年人入住高級公寓的決心,并且把高級公寓作為自己最終的家。
值得一提的是,高級公寓內的居住者也不一定都是自己購買的,有些也是租住其中。雖然租金相對較高,但高級公寓仍受到了大眾的追捧。致使高級公寓的租金回報一直穩定在4~8%,空置率較低。因此新建高級公寓也因此成為了高凈值客戶投資日本房產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