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個多自然災害的地方,日本人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所以日本的保險體系非常完善,保險功能也非常強大。根據日本損害保險協會數據顯示,1995年1月坂神淡路大地震后,保險公司支付了約783億日元;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后,保險公司支付了約1兆2833億日元的地震保險金。 另外,2016年4月熊本地震后支付了約3772億日元,2018年9月北海道地震后支付了約338億日元的保險金。
正因為有如此完備的保險體系,日本人在購房后,大多會加入地震保險,在地震災害中受到損失時就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的賠付,有時賠付的保險金有可能比實際損失還多很多。不過購買地震保險的同時還需要購買火災保險,日本的住宅火災保險不是強制性的,可以任意加入。但是如果有房屋貸款的話,那么就有義務加入住宅火災保險了?;馂谋kU的對象不僅僅是指火災,還包括落雷、爆炸、風災。甚至可以簽訂包括被盜、房屋破損的火災保險。但是,火災保險不適用于地震、海嘯、火山爆發而造成的損失。
自然災害不僅僅是地震,大型臺風等引起的自然災害也非常嚴重。 本月,以東日本為中心帶來巨大災害的“利奇馬”臺風,引發了59條河川決堤。截止到10月24日,根據消防廳的統計,住宅災害全毀、半毀、部分損壞合計達到6401棟,地板下浸水達到6萬2136棟。有部分塔式高層公寓遭遇停電和斷水,因為高層公寓的電力和自來水供應的機械設備室一般設置在一樓和地下室,發生洪水時造成機械停止運行,這暴露了高層公寓對水災的抵抗力其實很弱。據日本損害保險協會介紹,由于這樣的自然災害,2018年度的保險金支付額(風水災害)達到了歷史最高的1兆5694億日元。 結果導致各保險公司收支惡化,也因此從 2019年10月起火災保險費就相應上漲了。
在這種情況下,公寓保險出現了。 這個保險是根據每個公寓事故的發生件數來調整保險費的產品,在計算保險費的時候,需要業主事先申報計算期間內發生的事故件數,事故件數越少保險費的折扣率就越高。 因此,新建的公寓不能簽約,必須滿足“建筑2年6個月以上”、“總戶數20戶以上”等條件,零事故時,保費最多可優惠57%。
作為管理工會保險代表的公寓綜合保險,可以由以上4種保險組成,即公寓綜合險、地震保險、設施賠償責任保險、個人賠償責任保險。保險中的特別約定不僅賠付物品的損失,還可以賠付對人員造成的傷害。比如,意外的“高空墜物”使一樓的過路人(非居民)受傷。 這種情況下,如果加入了個人賠償責任保險的話,這類因居住者日常生活引起的事故,造成了與公寓沒有直接關系的第三者人員傷害的情況下也會給與損失賠償,有效緩解因此而帶來的糾紛,減輕居住者的負擔。
總之,在日本無論購買了什么樣的房產,建議根據自己的意向加入相應的防災保險,保險費并不昂貴,但可以有效避免因災害造成的損失,這也算日本特色的保險福利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