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疲軟,日本經濟增速乏力,面臨下行壓力風險加大。對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任期內,曾寄希望于“安倍經濟學”改善日本經濟環境。但是,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日本經濟所受到的沖擊依然不容小覷。
在日本寬松的貨幣政策下,日本的失業率已經持續下跌到3%以下,房價穩步回暖,GDP實現了正增長。而借助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契機,日本正在投入巨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期望借助奧運會后經濟實現增速發展,當然此舉也加重了日本的外債壓力。當日本也開始大量印鈔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日本社會終于要從緊縮時代轉向通脹時代了。但是,超發的貨幣似乎并沒有如大眾預期的那樣流入社會,而是用來還債了,看來日本房價近年來的上升完全是滿足剛需。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中美貿易摩擦,受重創的卻是日本,影響最大的是日本的對外貿易業績呈明顯滑落態勢。于是,日本作為美債的最大接盤俠,竟然一反常態,繼中國減持美債至1.1024萬億美元后,日本也大幅減持美債289億美元,持有量降至1.1458萬億美元。不僅如此,為了刺激經濟增速,安倍政府還于近日宣布,正式推出13.2萬億日元(約12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政策,希望以此來推動日本國內GDP實現1.4個百分點的增幅。這一政策的重點側重于擴大基建,并減少由于自然災害給日本帶來的損失。通常當一個國家大力興建基建工程的時候,那么他們離通脹就不遠了,而這正是安倍首相想看到的。當然這筆錢的啟用是有計劃有步驟的,由此帶來的效果并不會馬上顯現出來。
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的經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政策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仍與最初確定的計劃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安倍首相希望在任期間能夠實現最初的目標,一方面托底日本經濟,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一方面刺激國內市場,借助奧運經濟的紅利實現經濟增速,最終將日本帶出經濟泥潭,真正讓日本能從失去的二十年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