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日本,大多數是持有“工作簽證”在日本長期工作生活,還可以帶配偶及子女一起在日本生活,當在日本工作生活滿5年可申請入籍日本,滿10年可申請日本永住權。
其實還有一些外國人是持有“特定技能簽證”在日本工作生活,從事一些比較辛苦的基層工作。和上邊持“工作簽證”的外國人相比,雖然都屬于“就勞”的范疇,但性質和待遇卻有所不同。特定技能生不但不能帶家屬來日本,而且在簽證到期時基本都不能續簽,也就不得不回國,無法繼續留在日本。雖然對特定技能的規定又分為了“1號”和“2號”,部分技能生可以帶家屬、也可多次續簽簽證以長期留在日本,但在實際操作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0月底,在日本的外國勞動者為172萬人,其中在留時間最長為5年的技能實習生約40萬人、留學生約30萬人。雖然此類人員數量較多,但在簽證到期后大多數將不再續簽(留學生可通過找工作、開公司等方式更換其他簽證后留在日本),而能夠長期在留日本的外國人大多是持有“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工作簽證的職場精英,人數僅為約28萬人。在日本1.2億多人口中,能夠獲得長期在留資格的人數極其有限。日本不是很“缺人”嗎?為什么對外國勞動力還會有這樣的區分?
小編跟日本同事共事多年,對于這項對外國人的“差別待遇”簡單粗暴地理解就是:“高端優秀人才請留下、低端體力勞動者‘用完’請走開”。日本是一個民族性很強的國家,國民素質整體較高,所以他們希望同樣“高素質”的外國人才可以留下(可以申請歸化及永住權),而不希望“低素質”的外國勞工擾亂日本社會的正常秩序,所以在簽證期滿時(最多5年)需要離開日本回到原籍。在很多日本人眼里,那些來自發展中國家在日本從事基層工作的外國勞動力,可能會造成盜搶、暴力等問題,如果說擔心這些外國人造成社會負擔,那不讓他們來日本打工不就行了?但是日本是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非常缺乏勞動力,比如蓋房子的建筑工人、養老院的介護人員、工廠的工人、餐廳的員工等,大量的勞動力空缺又不得不讓外國人來填補,于是日本政府就簽發了“特定技能簽證”。
日本政府預測,到2023年度日本的勞動力缺口將達到34.5萬,如果取消特定技能簽證的期限,將有望緩解勞動力的缺口。擁有實踐經驗、無需特別教育和培訓的人可以獲得最長5年的“1號”在留資格,如果通過考試確認擁有能擔任現場總管的熟練度,可以獲得“2號”在留資格。在留資格可以更新,家人也可以獲得逗留資格,在留達到10年就可以獲得永住權。此前這一措施僅限定在“建筑”、“造船·船舶工業”這2個領域,以后將擴大到“農業”、“工業機械制造業”、“餐飲業”等14個行業。這樣在日本社會基層工作的一線員工,將有望成為“技術型人才”在日本長期在留,也可以獲得日本永住待遇了。
日本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移民國家,所以日本一些觀念保守的人認為,如果留下這些持特定技能簽證的人,日本不就成為了移民國家了嗎?世界其他國家會怎么看待日本呢?但是也沒辦法,現實是按照現在日本人的出生率,到2040年時日本約有近9百個市町等基礎自治體,面臨20至39歲女性人口減半的情形,人口將會進一步減少。那么能留住認同日本文化、有一定日語基礎又有一技之長的特定技能生也是緩解人口、穩定經濟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在認清了這一現實之后,技能生終于有望以“技術人才”在日本獲得永住待遇了。雖然這項法律要在2022年3月才能正式出臺,但是仍是值得期待的喜訊了。
同樣的,日本政府還會加大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度,爭取更多的外國人來到日本工作生活。對緩解日本老齡化少子化,及推動日本經濟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屆時,日本的房地產市場又會呈現怎樣的走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