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廁所文化舉世聞名,無數到訪日本的游客都會被日本公共廁所的先進性和清潔程度所折服。為了追求公廁的高品質,日本在公廁的裝修設計方面也是獨具匠心,甚至將諾貝爾理論運用其中。
比如上公共廁所時,排隊是大家經常能遇到的情況吧?為了緩解排隊的問題,日本在廁所內部設計時就使用了2017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提唱的“Nudge(助推)”理論,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種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類行動的方法,從而提高公廁的使用效率。
舉個例子,比如人在一個幽暗的環境里會不自覺地朝著有光的地方走,就像“飛蛾撲火”一樣。那么用在公共廁所里,就會發現日本的廁所最里面的墻壁往往會使用壁燈、鏡子或是暖色調的墻面等,這樣在視覺上會讓人不自覺地往里走,這樣有助于增加里側馬桶的使用率,從而有效緩解外側排隊的時間。
因為有時在外面排隊的人可能不知道里面的如廁位是空的,同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如廁位的門和墻面使用了不同的顏色,當有人使用的時候只能看到關閉的門的顏色,而沒有人的時候門是敞開的,在外側排隊的人可以看到墻面的顏色便知道里面有沒有空位了。
另外,有時里面的如廁位不能有效被利用,是因為外側人多堵住了通道,如果廁所內使用單向通行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緩解排隊的問題。
日本的公共廁所不但使用了諾貝爾理論,在設計方面也引起了建筑設計師的重視。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師隈研吾就為鍋島松濤公園設計了廁所,為公共廁所賦予了藝術感,將簡陋的公廁的印象變成能夠全身心放松的舒適的空間。而且為了方便殘疾人使用,公共廁所的設計標準是要求配備讓使用輪椅的人和帶有“人工肛門”的人能夠利用的先進設施。對此隈研吾表示,“廁所對日本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希望把最先進的東西傳遞給世界”。
為了讓如廁變得更舒適,像隈研吾一樣加入到公共廁所設計的建筑設計師還有很多。在日本東京都澀谷區,2022年內將完成17處由著名建筑師和設計師設計參與的公共廁所建設的“THE TOKYO TOILET”項目正在被推進。比如在澀谷的公園內剛落成不久的“透明廁所”曾一度引起熱議。
“意境”也體現在親近自然的充滿藝術感的公廁,由日本著名建筑家藤本壯介設計,被命名為 “Toilet in Nature”,占地面積達200平米,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廁所”。這處廁所被高約2米的木柵欄圍成橢圓形的庭院,綠油油的青草地、盛開的櫻花、蝴蝶在四周悠閑地飛舞......大概在庭院中間的位置則是一個完全由透明玻璃構成的隔間,坐便器就坐鎮其中。如廁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
對于未來,在追求如廁舒適感之后,馬桶是不是也能作為人體健康診斷的醫療設施呢?就像測量血壓情況的檢測儀一樣,比如通過馬桶對排泄物的一些如氣體濃度等指數的檢測,就可以來了解使用者腸道內的健康狀況。及時掌握腸道信息,也可以有效調養腸道,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甚至能夠提供適合個人體質的飲食建議等。在日本,智能馬桶這種逆天的功能并不僅是夢想,經過多年的研發預計不久后將在市場上發售。
長久以來,日本的廁所都會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改善,多樣性智能廁所基本能適應男女老幼等各類人群所需,而日本人仍為打造“完美廁所”而不遺余力地努力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