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道,“面向通信速度是高速通信標準“5G”10倍以上的“Beyond 5G/6G”及之后的“7G”時代,日本掀起了開發用低功耗實現大容量通信網技術的熱潮”。
有人說在“5G”領域,日本明顯落后于歐美、中國及韓國,日本企業在5G方面起步較晚、行動遲緩。實際上確實是這樣,從5G標準必要專利的持有比例來看,韓國三星電子(11.9%)居首位,其次是美國高通(11.6%)和中國華為技術(11.3%),日本的NTT docomo(9.5%)僅排在第6位。以“專利大國”著稱的日本,在掌握5G標準的必要專利占比顯然是“不足”的,這也是日本在看清未來發展趨勢后奮起直追的動力。
不過對于日本,扭轉劣勢的時機出現在中美貿易戰之后,一直主導國際5G技術的華為因此受挫,影響了全球市場5G應用的進程,導致5G前景不明、發展停滯不前。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原定于2025年全面實現5G化的目標恐難以達成。然而6G技術卻在不斷發展,計劃2030年代實現全覆蓋的6G似乎直接忽視了5G而加速發展前行,就現在的速度被認為2027年前后便可實現商用化應用,在此前制定國際化實施標準成為日本“彎道超車”、“搶占先機”的好機會。
如果進入6G時代,網絡空間和現實空間的數據交換將更為順暢,遠程操控以及可穿戴終端的實時體驗也將更為容易。將來一些高危職業可通過遠程操控經由機器人代替完成,包括醫療和護理領域,以及一些勞動力短缺的基礎行業等,都有望通過6G技術得以解決。
其實這些技術特點及應用,又與現在大火的“元宇宙”概念不謀而合。在穩定高效的網絡環境里,萬物皆可相連,虛擬與現實社會并存,人類可以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操控現實中的事物,相關技術也將更高速的發展。所以說在未來,誰能制定信息技術的“國際標準”,誰就享有了世界的主導權,而這也就是各方競相角逐的核心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