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學生打工是非常常見的社會現象。在日本人的認知中,孩子小的時候是靠“國家養”,長大以后靠“自己養”,父母只是孩子人生路上一段時期的陪伴和啟蒙老師。所以這樣就很好理解為什么在日本有那么多的高中生、大學生打工了。
國家養孩子:
在日本,生一個孩子可獲得42萬日元的補貼,生兩個孩子可獲得85萬日元的補貼。而且兒童免費注射疫苗、15歲以下兒童可以享受免費醫療。孩子在0-3歲,每個孩子每月可獲得1.5萬日元補貼;3歲-小學畢業,每個孩子每個月可獲得1萬日元補貼,第三個孩子及以上,每人每個月可獲得1.5萬日元的補貼;小學畢業-15歲,每個孩子每月可獲得1萬日元的補貼。
如果是單親家庭,則可申請政府補貼(各地區稍有差異),在孩子18歲前,一胎每個月可獲得約4萬日元補貼,二胎每個月可獲得約5萬日元補貼,以后每增加一胎則多補助6000日元。
如果是殘疾兒童,每個月可獲得約3萬日元的補貼,重度殘疾兒童每個月可獲得約5萬日元的補貼。
在疫情等特殊情況下,政府也會臨時給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家庭給與金額不等的現金補貼。
0-2歲的孩子,如果來自貧困家庭,可免費上托兒所。3-5歲的孩子,保育園、幼兒園的費用全部免除,對于低收入家庭,政府還會給予額外的補貼。小學-初中實行9年義務教育,即公立小學及初中免收學費,私立學校也有部分補貼、學費減免等政策。
日本高校則會根據本校情況為學生提供獎學金、學費減免及助學貸款等政策,還不時為生活困難的學生提供補貼。自2020年開始實施的高等教育免費化,更是惠及低收入家庭,孩子就讀高等學校時,無論大學、短期大學、專門學校等,均實施學費減免及給付型獎學金。從這些政策中,足以看出日本政府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可見一斑。
孩子養自己:
日本人會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很多孩子在考上大學以后,基本上就離開原生家庭自立門戶了,那么打工養活自己就尤為必要了。成年以后,不再使用父母的錢生活,是個人獨立成熟的體現,也是日本社會普遍的認知。
日本因為老齡少子化比較嚴重,勞動力緊缺,臨時的工作職位空缺較多,學生兼職打工也比較容易,一般在餐廳、便利店、賣場等地方很容易就能夠找到工作。
根據日本大學生的反饋,其實進入大學以后,他們的課業壓力并不大,課程安排相對沒有那么緊張,很多學校下午三點半左右就放學了,打工并不會影響學習,反而為將來就業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成為求職時的資歷。
學生打工是一種普遍現象,還有很多學生是因為周圍的人很多都在打工,所以也跟著一起打工,要不跟朋友之間都少了討論的話題。
另外對于一些收入較少的家庭,孩子出去打工賺錢也可以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還有一些學生則是通過打工,賺取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
其實日本也分為精英教育及普通教育,孩子們如果從小到大都就讀公立學校、對未來的學業沒有太大要求的話,其實教育方面的經濟壓力相對不大。不過如果就讀私立學校、或課外在私塾學習的話,學費就比較貴了。目前大學的學費針對低收入家庭有學費減免的政策,但高校全部免費的情況還未普及,大學期間的學費及生活費等相對也是一大筆開支。所以孩子小的時候靠國家養,長大了靠自己養,一邊學習一邊打工也就成為了普遍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