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媒的報道,現在日本的住宅面積正在不斷縮小。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20年間,東京23區的住宅面積縮小了5平方米以上,埼玉市等鄰近城市的平均專有面積則更小。那么,日本的房子為什么變小了呢?
根據日本總務省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日本獨居數量占到家庭整體的38.0%,單身老年人人數增加較快,中年人未婚率也呈現上升趨勢,家庭的單身化進一步加劇。超單身社會成為了主流,適合單身居住的房源數量也相應增加了市場需求。
日本房價近年來穩定上漲,2021年1~11月的房屋均價為6476萬日元(約合361萬人民幣),比20年前上漲了超過2000萬日元(約合112萬人民幣)。然而日本人的收入30年來卻沒有增漲,2020年的人均年收入為43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4.2萬元),東京圈的住宅均價和日本人均年收入的比率正在不斷增大。一般日本人申請銀行貸款約為工資收入的7-8倍,如果以433萬日元計算,貸款額約為3000-3500萬日元左右。因此面積小、總價相對稍低的房子,更容易交易。
這兩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本人在家辦公的工作模式逐漸固化。與以前在公司加班到很晚、回家只為睡覺的情況不同,現在一個人居家的時間更長,需要兼顧工作與生活,所以買房的單身人士增加。開發商也就適時推出適合單身人群居住的公寓了。有些品質較好的公寓樓,雖然套內面積變小,但是公共面積相對增加,有的項目還配套健身房、閱覽室、派對房等,這樣也更有助于項目銷售進度。
另外,隨著日本女權運動的推進,很多女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及經濟來源,不結婚也可以獨立生活的女性增加。所以在男權社會的日本,人們發現女人也開始買房子了,而小戶型更讓女性有安全感,有不少小戶型的裝修風格還更偏向于女性的喜好。女性的收入普遍低于男性,而女性購買小房子的經濟壓力相對降低。
同時,隨著城市再開發工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土地供應量逐漸乏力,能夠建設新房的土地也不多了。新房房源不斷減少,如果是開發小戶型公寓的話,也將有效緩解房源供給量,銷售小戶型也更利于開發商回款。
而且在日本的寬松經濟環境下,貸款購買用于自住的房產可享受多重貸款優惠政策。購入優質房產面積超過40平或50平時,即可享受趨近于0的貸款優惠利率、貸款抵扣個人所得稅、現金補貼等政策。
東京是一個國際化的超級大都市,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舉辦,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留學生等有意來到日本生活。而且日本本身年輕人也喜歡“上京”。因此東京適合單身居住的需求量增加,購買小戶型作為投資,穩定的租金收益讓人滿意,有意愿、有實力購買小戶型的投資客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