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日本的老齡少子化問題,據日本房產調研機構預測,到2033年全日本將有高達1955萬戶空屋。日本政府為了不讓空屋成為社會負擔,自2016年起開始實施了面向空屋的相關規定,希望房主把用不到的空屋充分處理掉。其中一個政策就是關于固定資產稅稅率優惠的政策。
眾所周知日本為了遏制炒房行為,所以私有房產每年需要繳納一定的固定資產稅,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分別按估值納稅。各地方針對不同的土地及房產類型還有相應的優惠稅率等政策。為有效避免空屋問題,土地在60坪以下的只要交六分之一的固定資產稅、在60坪以上的也只需交三分之一的稅即可。但如果在符合的優惠條件的地上建筑的房屋部分屬于危樓、臟亂樓、破壞周邊景觀等的“特定空屋”的情況,就不能享受優惠了。如此一來房主的持有成本大幅增加,相當于比享受最優稅率時要多交五倍的固定資產稅。因此無論從持有成本、或繼承避稅等各方面考慮,如果有閑置房產的房主基本上都愿意積極處理“空屋”。盡管如此,現在日本還是存在很多空屋的情況,大多是因為“孤獨死”等原因根本找不到繼承人,這些空屋就變成了“無主房屋”。由于在日本,土地及房屋等財產都是私有的,即使是無主的房屋土地,政府也無法隨意處置,大多只能繼續空在那里了。
另一方面在日本,土地原本是農業用地那么持有成本也是相當低的。此類土地如果沒有人愿意繼承的話,則農業用地就有可能轉為商業用地,如此一來固定資產稅就比較高了。于是有很多房產建筑商就鼓勵地主通過銀行貸款蓋房子,這樣可以達到避稅的效果。另外作為遺產稅方面的考慮,和現金等金融產品相比較,房產是按照估值來征稅的,那么房產的估價小于現金價值也就相對合理避稅了。于是可以看到即使在鄉村地區,也有很多人會在土地上建新房為繼承做好準備。
很明顯空屋情況鄉村比城市更為嚴峻,主要是由于“虹吸效應”年輕人更喜歡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生活,所以源源不斷涌入大城市的人數不斷增加,住房需求量也就持續穩定。作為房產投資人將房子出租便可以賺取穩定的租金收益。而且由于日本的樓市經歷過泡沫時期,現在的價格相對合理,具有保值增值性。隨著近年來東京等大城市房價的不斷回暖,購買房產的人越來越多,新建房屋的數量也就隨之增加。
隨著大城市新建房產的不斷增加,一些房齡較老用于出租的房子逐漸空了出來,這也很容易理解,工資收入差不多的租客在租房時,在租金預算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誰不愿意住新房子呢?離車站步行距離越近、房齡越新的房源出租率穩定在95%左右,相反的離車站越遠、越舊的房子空房率就相對較高了。作為房產投資人來說,出租率及租金回報率穩定、將來容易轉賣、投資時更容易獲得貸款的新房或次新房才是首選。
于是乎,在現實中,日本就普遍出現了目前這種“空屋”逐漸增加,但“新建房”也在不斷增加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