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日本社會人情冷漠,許多父母把孩子撫養成人后孩子便離開原生家庭獨立于社會,甚至從此老死不相往來。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同為儒家文化圈難道日本人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嗎?
?其實不然,過去的日本社會也和我國古代類似,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尤其是長子更是具有負擔父母養老的責任。1980年,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在身邊贍養老人的家庭占七成左右,但是到了2015年能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已不足三成。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具大的差異變化呢?
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以前,居住條件不好時祖孫三代不得不住在同一棟房子里。但是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到90年代很多人都有錢買自己的房子,于是很多子女就紛紛獨立出來不再與父母、祖父母同住了。日本的年輕人不想呆在鄉下,想在東京實現人生夢想,于是“上京”的人口流動也造就了年輕一代和家鄉父母的分離。
日本人從小就接受獨立教育,很多日本人從高中開始就打工貼補家用和積攢自己的學費、生活費,等步入社會以后獨立成家就不再回來給父母添麻煩。日本的家庭模式是相對平等,也就是獨立成家的子女的家庭和父母的原生家庭是兩個平等的獨立家庭,各有各的生活互不影響。日本的老人不用看孫輩,家務和照料孩子的事由母親承擔也不會麻煩公公婆婆。祖孫三代通常也是在節假日等的時候像朋友一樣聚在一起,也有些因為遠離老家而很少回老家團聚。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日本人越來越顧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不太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父母雖然擔心自己年紀大了但也不想給兒女添麻煩,同樣的兒女也獨自面對生活不給父母添麻煩,以至于父母子女之間缺乏溝通,漸行漸遠漸無書。
日本是一個超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但卻有著非常完善的養老體系,包括養老制度及配套設施等。老人可以入住養老院,也可以選擇在家養老,通過介護保險可以使用低廉的上門介護服務包括家務清掃、做飯、洗澡等,也可以由專門的養老機構門對門接送老人白天到養老院活動等。無論老人或子女都認為,養老可以靠政府,老人和子女都有各自獨立的生活。
現在日本的老年人中,有些退休金很高的老年人退休以后選擇去國外養老,享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也有些老年人由于養老金不足或老后破產等原因持續打工賺取生活費,不禁讓人感覺晚景凄涼。但無論什么情況,老年人也不依賴子女而過著獨立的養老生活。另外,由于很多人因為年輕時的離婚、不婚或丁克等原因,沒有子女的人也很多,也就不得不獨自養老了。
如今的日本社會,子女在城市工作、父母在家鄉養老已成為常態。所以放棄城市的工作回鄉陪父母回家鄉養老,其實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更何況很多人早已在城市立足,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如果因父母生病等原因短期回鄉照顧還可以,長期的共同居住反而會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容易導致父子矛盾。
所以說,與其依賴“養兒防老”讓子女放棄一切回鄉贍養父母共同生活的話,不如提前購買商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通過日本非常完善的養老體系獨立過好養老生活,這讓父母和子女都相對輕松。看來養老不能靠兒女,為了有幸福的晚年生活,還是要提早規劃自己的養老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