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對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可謂是相當重視了。從最開始中國疫情不斷擴大時,日本就對中國捐款捐物,鼎力相助。同時,為了應對疫情在日本國內的蔓延,也緊急召開了各種會議,還修訂了《新型流感等對策特別措施法》,為未來有可能面臨“封城”的態勢做好法律依據。
如果說之前日本政府還為了保證奧運會的如期舉行而對新冠疫情“瞻前顧后”,而當2020年東京奧運會正式確定延期以后,日本政府開始全力對抗疫情,短期內發布了多項政策,比如限制幾十個國家的外國人入境日本,不僅僅是學校停課,還出臺了各種補貼政策,并呼吁民眾在家辦公,自我隔離,盡量避免非必要的外出。隨著確診人數不斷上升,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還多次與首相安倍晉三商討“封城”事宜,不過出于經濟影響等國家層面的原因,日本遲遲沒有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對此,安倍首相表示“日本沒有法律可以限制民眾的自由,即使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也會有人出行。”與其這樣,倒不如考慮如何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迫于疫情的快速蔓延及一定的社會輿論,安倍首相終于在4月7日宣布了“緊急事態宣言”,但他同時也強調,“宣言”和“封城”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請大家不要混淆,希望民眾理解和配合。意思就是,發布宣言以后,政府可以限制一些商業設施暫停運營,但是不會像歐洲一些國家那樣,強制要求民眾必須呆在家里不得出門。同樣的,限制民眾自由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只能呼吁民眾自我約束、自我隔離。雖然政府限制了一些電影院、KTV等娛樂場所暫停營業,不過保證人民基本生活的超市、電鐵、醫院等配套設施不受限制,可以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繼續營業。
說到底,日本政府僅僅用“呼吁”而非“強制”的政策應對疫情,還是與日本的政治制度有關,“日本政府是議會內閣制的代議民主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權分立原則,由國會、內閣、法院行使相應權力,國家主權屬于國民,天皇作為國家象征被保留。”即使是日本天皇、首相,也沒有權力強制地方政府或國民服從其指令。不過日本人的國民素質之高,有理由讓首相相信,此舉會受到國民的支持,無需強制手段也可以有效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