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父母給子女買房子非常常見,很多人認為中國房價快速上漲是由丈母娘“炒”起來的,歸根結底是說中國的年輕人結婚前提是需要買個房子。但是很多年輕人初入社會,工資不高,很難憑自己的能力購買房子,所以基本上是由父母出錢成為買房的主力,甚至很多人也認為父母給孩子買婚房是天經地義的。那么在日本,父母也會給孩子買房子嗎?
日本和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首先,日本人并不認為結婚前必須準備好婚房,很多小夫妻都是在租住的房子里結婚。其次,日本人在成年步入社會以后就與原生家庭相離別,成為獨立的小家庭,租房或買房也是靠自己,基本不會伸手向父母要錢。
在日本寬松經濟政策下,日本人買房子的貸款利率極低,而且貸款可以抵扣部分個人所得稅,于是不少上班族都愿意購買房產。不過由于日本年輕人比較不愛攢錢,一些買房的首付款、手續費等還是有可能與父母商量的。如果是父母支援子女買房子,大多是以借款的形式贊助。
舉個例子來說,一對日本小夫妻結婚以后想要購買一戶建房產,女婿作為購房人申請貸款,但首付金方面有點困難,于是岳父向女婿資助了1000萬日元(約合60萬人民幣)。岳父很開心的恭喜小兩口購買了新房并且祝他們婚姻幸福,不過父親也對女婿說:“你們一定要幸福啊,如果你們離婚這筆錢一定要還給我。”當時大家都認為是一句玩笑話,但沒想到幾年以后小夫妻真的走到了離婚的地步,這個時候岳父要求女婿還款。
女婿隨即咨詢了律師:“買房子的這筆支援金應該算贈與吧?真的要還嗎?”
律師說:“是,必須還。”
因為父母沒有義務為子女買房,而且看似贈與的支援金實際是帶有解除條件的,也就是說夫妻生活幸福的話,這筆錢可以算贈與,但是夫妻離婚的話這筆錢就需要還。雖然雙方沒有簽過紙質的合同,但是即使是口頭約定雙方也要認可了。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日本屢見不鮮,再比如有一個獨身的女孩為了買房子向母親借了30萬日元,以后每個月女孩除了償還銀行貸款以外,還要給母親幾萬日元作為分期還款。母親也在記賬本上記下來借給女兒多少錢,已經還了多少錢,如此看來即使是親母女也是清清楚楚算賬的。
所以說在日本,讓父母給買房子有一種不勞而獲的罪惡感,跟父母借錢買房子再還款反而讓人更安心。日本這樣的現實如果在中國發生的話,你能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