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等東亞國家在文化上同屬儒家文化圈,有著共同的文化基礎,同樣作為非字母組成的文字和蘊含豐富文化積淀的語言,世界范圍對中文和日語哪個更難的話題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討論。那同樣被認為難學的語言,那么有漢字基礎的中國人學日語會比其他歐美國家的人更容易嗎?
有不少學過日語和英語的中國人認為,日語本身就是一門很難的語言,即使有漢字基礎,想要學“好”日語真是太難了,反而英語更容易學好。
非標化
有跡可循,做起事來自然容易,難就難在沒有標準,日語就是這樣。外國人學習日本語時雖然有一本名為《標準日本語》的教材,但其實真正的日本人認為“日語根本就沒有標準”。
日語包含本土發源的土著語、從中國學來的漢語、以及從歐美國家學來的英語等組合成為現在的日本語,在日本境內不同地方的人也有各自方言,所謂的標準日本語主要還是以東京話為主。
早在日本的戰國時期,各地紛爭不斷,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語言上溝通的問題而出現混亂,也才從那個時候開始琢磨出一套相對通用的語言。連日本人都認為沒有標準化的語言,讓外國人學起來那也是相當的難,想學好學精真是不容易。
黏著語
雖然日語是從古漢語傳承發展而來但是和現代漢語的語序有很大的不同,不像現在的中文把所有的獨立單詞排列起來就可以成為“主謂賓”明確的一句話。日語一定要聽完整個句子,而且所有日語單詞之間需要有“接續詞”相連接才能夠表達出清晰完整的意思,所以日語被稱為“黏著語”。有時哪怕一個助詞使用錯誤的話,意思都會發生改變,如果不是從小在日本成長起來的外國人說話難免出錯,遇到一些復雜的句子就是想聽懂也很不容易,想正確使用不出錯的日語那更是難上加難。
曖昧語
日本人說話比較含蓄,這根文化背景有關。日本人都講究“讀懂空氣”的能力,也就是說想表達一些事情的時候,考慮到環境或對方的心情等,并不會直接的說明,而是拐彎抹角的用各種情感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時候是希望對方能夠聽懂體恤自己的心意從中猜出了解真正的意思,所謂“看破不說破”的語言就相當曖昧了。
但這對于非日本文化背景的外國人來說,想明白日本人的真實意圖真的是太難了。有時候,就算使用同一個詞匯,在不同的語境里竟然表示相反的意思。還有很多中性詞簡直是模棱兩可的答案,讓聽者迷惑不已。比如日本取消購物袋無償化,當收銀員對客人詢問“現在購物袋收費了,您是否需要?”時,絕大部分人會說“大丈夫(沒關系、不要緊)”,這種答案到底是“要一個袋子即使收費也沒關系”還是“收費就不用袋子也不要緊”的意思呢?
對于很多急性子的外國人來說,很多時候總有種“想抓住對方衣領逼出實話”的沖動。其實在現代社會中,連日本人自己也認為花了很多時間去揣摩對方的意思,真的是太辛苦了!
階級化
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即使是生活在現代仍然有階級感,比如平民、皇族、貴族,富人、窮民等的階級劃分,在語言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等說話時會使用“敬語”,而敬語還分為尊敬、特別尊敬、頂級尊敬等不同階段。遠不止這些,就連出生地不同的人所說的話也很有“階級特色”。
通過對話能很明顯的展示出地域性或身份特征等個人背景信息,同樣是東京生活的人,富人區和下町區說的日語都略有不同。比如為了顯示家世優越,很多出身高貴的人會不自覺“我們千代田區的人都會說高貴日語”云云,常常讓人覺得好尷尬,而對于外國人來說自己到底是哪個階級的?也太難以理解了。
如果外國人認為對每個日本人都使用敬語就不會錯了吧?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如果是關系很親近朋友之間使用敬語的話,反而有敬而遠之的意思,會讓朋友感到沮喪和負擔。到底該不該使用敬語、什么情況下使用敬語,真的是要把外國人整瘋了。如果說英語也有貴賤之分,貴族會使用很高級的古老而繁瑣的英語,但僅限于極少數貴族,而大部分普通民眾使用的英語交流順暢,不像日本全民都使用古老繁瑣的語言,真心太難了。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電視劇《知否知否》中,有一集小公爺去盛家提親,打招呼時面向一眾女眷分別道出了“懿安”,“慈安”和“妝安”。在現在的中國人日常生活里,沒有人會這么說話吧?而在日語中還保留著很多,大可體會一下日語到底難不難?
外來化
日本出于島國的憂患意識,總是不斷吸收比他們更強大的國家的文化優點。比如唐宋時跟中國學習了大量的文化,明治維新時又跟美國學習了很多西方文化。日語里有很多單詞都是英語單詞的日語注音,用假名表示,比如日本知名的不動產公司エイブル(愛博樂)其實是英語ABLE的日語假名注音。很多外國人認為日本人的英語發音真是太爛了,其實只有日本人知道他們說的是日語而非英語。
當然了,日本人說英語時,也會有濃濃的日語口音,畢竟發音的位置等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對于普遍學過英語的中國人來說,有些外來詞匯到底是說日語還是說英文真的很難分辨清楚,意思上就更容易迷惑了。
怨不得世界上很多人認為日語是一門“笑著入門、哭著出去”的語言。因為入門雖然簡單,初期進步也很快,但是隨著學習深入就會發現,日語越來越難學,想學成精通的一門語言的難度可想而知。在日本長期生活留學的外國人,即使是日語過了最高的N1級,在日本企業就職時仍被認為日語溝通能力太差,語言的溝通問題往往會產生誤會,難以融入日本人的圈子,因此也更容易焦慮,所以很多中國人學習日語時感覺日語真是太難學了!
對于這個結論,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