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天氣轉(zhuǎn)暖,櫻花盛開,日本的新冠疫情漸緩,不過日本人仍然喜歡戴口罩出門,這種全員性戴口罩的行為到底是為什么?
其實在沒有新冠疫情出現(xiàn)的日子,日本人就很喜歡經(jīng)常性戴口罩了,日本每年的口罩銷量也是驚人的,戴口罩最重要的一個作用是“防花粉過敏”。全日本有超過30%的人口被花粉癥所困擾,癥狀包括鼻癢、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眼睛干癢、喉嚨痛癢等,看起來和感冒癥狀類似,不過如果嚴重的話會影響睡眠。花粉癥其實并不是什么大病,但有人覺得得了嚴重的花粉癥有“生不如死”的難受感,因此有些人在房子里面也需要戴口罩預防。日本人一邊驕傲地認為“是日本的空氣太干凈了,才容易得花粉癥”,一邊很自覺地戴口罩,一邊又抱怨日本政府怎么不控制一下花粉量。
關(guān)于花粉癥的病根,大多歸咎于日本種了大量的杉樹,樹齡為30-50歲的杉樹每年春天會散播出大量花粉,因此每年的3-5月份也是日本花粉癥的高發(fā)期,空氣中漂浮著大量的花粉,只要是呼吸,就會吸入花粉,很多人對花粉產(chǎn)生過敏反應(yīng),如打噴嚏、流鼻涕等,其實也是一種排異表現(xiàn)。如果能佩戴口罩或護目鏡,就能有效抵御一部分的花粉刺激了。這個就有點像中國的楊絮、柳絮時期,有些女士會帶紗巾或防護帽等避免漫天飛舞的柳絮被吸入鼻子。如果是不能避免的事情,就做好防護吧。
日本的街道干凈,特別是東京這種大都市,幾乎很少看到裸露的土地,連接著形形色色的建筑的大大小小的街道上,也基本都鋪成了柏油馬路,這就意味著漂浮在客氣中的花粉“無處安放”,只能繼續(xù)在空中漂浮了。
其實為了改善花粉癥問題,日本的市場中有各種相關(guān)產(chǎn)品,防花粉口罩就是很重要的商品之一,每年消耗量巨大。除此以外,還有緩解花粉導致的過敏性鼻炎噴霧、眼藥水、隱形防護噴霧等。
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大量的砍伐杉樹,只種植花粉較少的樹苗。不過日本有超過4成的樹木為杉樹,所以從2015年開始實施的“砍樹種苗”措施至今似乎改善效果并不明顯。畢竟日本人工造林的歷史可上溯到江戶時期,特別是二戰(zhàn)后廣泛種植經(jīng)濟價值高、生長成材快速的杉樹,種植面積之廣,一時間無法完成更替。另外,由于杉樹的價格降低,市場伐木需求減弱,大量已成材的杉樹沒有被市場砍伐消化而保留下來,這也減緩了伐木進程。有專家預測,最快也要到2030年-2050年才有可能出現(xiàn)花粉減少或改善的情況。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際,大家發(fā)現(xiàn)日本人非常“聽話”,幾乎能做到人人都佩戴口罩,無不夸一句“日本人素質(zhì)高”。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2022年了,新冠疫情在各國都有緩解之勢,有很多歐美國家已經(jīng)取消了口罩禁令,但是大家發(fā)現(xiàn)日本人仍然喜歡戴著口罩出門。除去新冠疫情的因素,看來花粉癥疫情才是日本最大的問題了。
有一些日本的“新移民”認為自己沒有花粉過敏癥是因為身體好,不過一些“老移民”卻鄭重勸告“可別得意太早”,過個三、五年再看,當外國人已經(jīng)適應(yīng)日本生活的同時,可能也會患上花粉癥了。所以預防要趁早,在日本要常常記得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