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蔓延的時候,對房市方面的影響還是挺大的,比如說售樓處暫停營業、二手房中介業務停滯、多地出現月“0”成交等情況。同樣的,當疫情在日本不斷擴大的時候,對房市的影響也比較明顯。
安倍首相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后,全日本的娛樂設施、店鋪等暫停營業,許多公司員工居家辦公,“商業項目”的投資物件首當其沖受到了沖擊。但是,疫情對于“住宅項目”的影響卻相對有限。
由于住宅型物件屬于“剛需”,對于想買房子的人來說,一旦看好某個物件,簽約就成為了第一重要的事情。在這次疫情中,確實有部分房地產中介公司暫時歇業,不過作為服務方,只要有客戶、有業務,有一些中介公司還是在做好必要的防疫措施后仍然繼續營業,幫助客戶與業主進行簽約、收付款、辦理相關手續等。其中,對于那些沒有使用貸款、直接支付房款的業務幾乎不受影響。不過對于選擇了使用銀行貸款支付房款的客戶,交易時間則相對延長了,這主要是由于銀行受到疫情的影響,對于房貸業務的進度相對放緩,恐怕要等到日本疫情得到緩解后才能逐漸恢復正常。
對于已經完成付款手續,因為疫情的原因新業主不能親自到項目現場收房等情況,如果已經委托了中介公司或管理公司,即使業主不到現場,也可以由委托公司幫助辦理后續相關手續,利益幾乎不受影響。
還有一些準備買房的客人,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多將看房、選房的需求推延到疫情緩和之后了,不過他們仍然在通過項目資料持續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
在新房的建筑方面,一些大型工程由于疫情阻礙了交通運輸等原因,特別是大量使用國外進口材料時,建筑物資不能按時到貨,以至于影響了工期。而對于一些小型項目,如果建筑管理方面做得比較好,建筑物資齊全的情況下,新建工程則還在持續進行,并未出現停工的情況。
無可厚非,疫情之下日本房市的成交量下滑明顯,不過房價似乎未受到太大的沖擊。近年來,日本房價一直呈穩步小幅上漲的情況,疫情期間的房價漲勢放緩,二手房的議價空間相對放寬,但大面積出現降價賣房的情況并不多見,由此也從側面證明了日本房產的保值性優越。
在日本的“首都圈”,由于近年來人口凈流入的增加,新筑房源連年減少的情況下,由“剛需”托底的房市相對穩定,并沒有出現大漲大落的情況,房價波動不大。在市場上,當金融環境不好,資產的保值則成為比漲幅更重要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