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房產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花費最大的一筆投資,除了自有資金外,還需要申請貸款用于購房,所以在決定購房前需要謹慎選擇。在日本,由于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屬于私有財產,可以根據購房者自己需求進行拆建,另外還涉及買入成本和持有成本,新房和二手房之間還是有較大區別的。那么,日本人在選房時會考慮哪些因素呢?
日本人通常會在結婚、生育及孩子入學的節點購房,主要用于家庭自住,下面我們就以一戶建為主,進行日本人的購房分析:
在購房前,先了解一下年齡和房齡之間的關系。
一戶建多為木制結構,這類木制房產的耐用年數約為30年左右,并不是說房齡30年的房子就不能住了,而是日本人在30年左右的時間節點,就開始考慮房屋翻新、重裝或重建了。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2020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女性87.71歲、男性81.56歲。不但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更長壽,且人的壽命比房子的耐用年限長得多。
所以在購房時,就需要考慮將來房屋翻新或重建的時期,特別是作為妻子,更應該考慮老后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在了解了年齡和房齡的關系之后,有助于下決定是購買新房還是二手房。
新房:
日本由于土地資源有限,市場供應量相對較少,在售新房房源稀少,價格自然比二手房高。日本的土地保值能力較強,但房子有折舊年限,且前期費用也比二手房高,這是購房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因為日本老房子有可能是“瑕疵房”,從心理接受度考慮,有能力的日本人喜歡買全新的房產。新房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前期的保養修繕費相對較低,而且將來變現時也相對容易。
另外,新房的耐用年限肯定比二手房更長,這也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在很長的時間段安心居住而不用考慮翻新問題。
二手房:
日本二手房的數量遠遠大于新房,可以挑選的房源更多,且價格隨著房齡的增大而有所降低,也沒有消費稅等費用,房屋總價及前期費用均比新房少很多。
但由于是別人居住過的房子,雖然在購房時,專業的宅建士會對房屋有整體調查評估,但在資料以外看不見的情況也很難了解。如沒有記錄在案的設備維修或無需披露的人身事故等。
另外,隨著房屋耐用年限的變化,也要提前預測在居住期可能需要進行的翻新或重建等情況。
人的一生幾十年,買房后就會面臨將來房屋轉賣、換房或需要翻新、重建的時候,可以根據自身的年齡及房齡來判斷,在面對這些情況時該如何處理。
以上是一戶建等木質房產的情況,相比較而言公寓房產的耐用年限更長久,保值增值性相對更高。因此在購賣自住房時,可以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后確定合適的房產類型,然后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新房或二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