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為433萬日元,家庭年收入超過1000萬的約占總數的18%,而其中約7成為雙職工家庭。按理說,1000萬的年收已經可以算作富裕階層了,但實際日本家庭每年的儲蓄金額不到100萬日元的情況比比皆是,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日本自2016年引入負利率制度,在寬松的經濟環境下,房貸利率不到1%,日本人購房的需求大幅增加,房屋持有率一路飆升達到61.2%,隨之而來的就是購房貸款額的不斷增加。日本需償還房貸的家庭的“凈負債金額(負債超過儲蓄的金額)”在過去約20年里增加了4成。家庭負債中高達95%為房貸,日本不斷上漲的房價,特別是東京圈高昂的房價,直接推高了家庭總負債。即使現在東京圈的房價已經超過6000萬日元,但“實力派夫妻”貸款購房的熱情卻依然高漲,還是新建住宅中的購房主力軍。
“有房有車”的生活在日本也是有錢人的象征,日本有孩子的家庭經常配有2部私家車,一輛小車用于日常通勤、一輛SUV等類型的大車用于節假日帶家人出游。居住在一戶建的家庭,可以節省部分停車費,如果是住在公寓里,每個月的停車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同時,汽車的燃油及養護費也不低,其實有車有房的生活“維護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任何人都有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權利,不過生活標準一但高上去就很難降低了。
有房子的家庭大多都有孩子,孩子的教育費也是高收入精英父母舍得花錢的地方。雖然日本有免費的公立教育,但富裕家庭更愿意送孩子讀私立學校,除了學費以外,每年的“游學費”、“贊助費”、“特長班”等額外費用也是不得不支付的。因此,即使很多年收超過1000萬的富裕家庭,也不得不在房貸和教育基金之間平衡。
即便房貸和教育金已經占據了家庭收入的大部分,但是在富裕家庭看來,吃好的喝好的、好好享受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日本屬于高福利國家,很多日本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考慮太多醫療、養老等問題, 也沒有養成“攢錢”的習慣,畢竟日本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度,在有生之年應該盡情享受生活,把錢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如此看來,日本人收入雖然較高,但開銷也較大,住房和教育仍是家庭的主要支出,高收入家庭攢不下來錢也是“有情可原”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