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年多佛系”這句話流傳甚久,原因是因為日本的經濟陷入“失去的幾十年”,年輕人入職后起薪不高、晉升空間有限、低消費欲望,想要升職加薪大概要熬到中年。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課長晉升年齡平均為38.6歲,而美國為34.6歲、中國為28.5歲。
主要是日本的企業大多實行年功序列制,即員工需要在公司工作滿一定的年限,根據年齡和資格有序晉升的機制。好處是,只要成為“正社員”,基本一輩子都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不會輕易開除員工;不利之處就是,年輕人需要熬到年頭才有可能獲得晉升的資格。對于企業來說,循規蹈矩的制度更能保證“穩定性”,但同時也因為缺乏內部競爭激勵而發展遲緩。
事實上,日本政府及企業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安倍前首相在任期間,就要求各大企業提高應屆畢業生的起薪標準,年輕人收入多了才能點燃對生活的希望。還有不少企業在延遲退休的背景下,讓非核心的領導提前幾年“退居二線”,以便給更多年輕人提供晉升崗位。
但這些遠遠不夠,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摒棄論資排輩的年功序列制,轉型為選拔機制。選拔標準公開透明,只要是能夠達到標準的員工,無論年齡和級別都可以參加競爭選拔。這樣無疑能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員工潛力,也可以讓企業更充滿活力。
不過現階段,想要競爭管理崗位的年輕人似乎并不積極。根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想進入管理層的人”的比例日本最低,僅有21%,日本年輕人更傾向于在某一領域有一技之長。而在同一項調查中,“想進入管理層的人”的比例中國為74%,大大高于日本。
另外在于性別方面,女性員工的工資水平及職位也遠低于男性員工。上市企業的女性董事占比,日本僅為8%,而法國為45%,美國為26%,日本有僅40%的企業沒有女性董事。女性員工對于晉升意識也很低,“希望晉升為管理層”的人僅占7%。現在在選拔機制下,性別也不再有限制,年輕人的個人能力更受重視。同時,日本近年來為了改善女性管理人員少的問題,各大公司也有意提拔、增加女性管理人員的數量,這是有利于女性員工包括外籍女性的晉升空間。對于“男女平等”意識是中國籍女性員工來說,也絕對是極佳的機會。
有很多中國留學生畢業后進入日本企業就職,工作和收入比較穩定,但受限于年功序列制,工作熱情被嚴重壓制。現在很多日本企業正在進行改革,對于中國籍員工來說,不失為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中國人骨子里就積極向上,聰明勤奮,如果遇到好的政策,更希望能通過競爭來實現人生價值吧。只要日語能力沒問題,能夠順暢地跟團隊溝通協作,除了企業一些必要的核心管理職必須是日本籍以外,對于其他的崗位哪個企業不希望啟用積極有干勁兒的年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