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土地是私有的,在日本買塊土地當地主,或者買座大山當大王,這個主意怎么樣?
根據日媒報道,很多喜歡大自然的日本人實在受不了疫情管控,便掀起了買山的浪潮,逃離城市的束縛到大山里過悠閑的生活了。
日本森林面積中,約有58%的面積是屬于私人所有,就連日本最著名的富士山據說也是私人財產。在日本買座大山當地主,聽起來是不是很酷的一件事?不過持有一座山的生活,真有想象中的美好嗎?
生活在關西的山田先生就是一個隱形的大地主,他在工廠上班,每個月的工資15萬日元,為了給妻子和兩個兒子更好的生活,他在周末還要去餐廳兼職打工。別人嘲笑他賺錢少,但當得知他家還有兩座山的資產的時候,都表示出羨慕嫉妒恨的神情。
這兩座山是山田先生父母在泡沫時期投資的,那個時候的日本人都相信房價會一直漲,買房買地買大山都是很常見的投資,不過在樓市崩盤以后,這些大山卻很難變現。現在山田先生的父母都已不在了,兩座大山和一處房產作為遺產由山田兄弟三人繼承。房產變賣后的錢由三兄弟平分,而這兩座大山卻始終無人購買,只能繼續持有。他們也不想花高價雇人管理大山,持有的荒山每年還需要繳納固定資產稅。山田先生說“希望能把大山賣掉,多分點錢改善生活條件”,但現實中根本無人問津。
其實日本的山地價格并不算貴,普通人想買的話也比較容易,不過曾經想在日本買山建別墅的張先生就勸誡“別買”。張先生以前來日本旅游的時候,很想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買一個度假房,在咨詢當地日本中介的時候,發現在山上買塊地不過幾十萬人民幣,再花200萬人民幣就可以建造一棟相當高檔的住宅了,不過在打算簽約的前一刻,張先生的理性的思考了一下最終放棄購買。理由是,雖然可以擁有整個山頭,但是這種山地林地算是“野地”,沒有市政管道,如果自己加裝水管電路等基礎設施以保證生活需要的話,那可是一筆大價錢,麻煩且不劃算。另外,雖然山頭是屬于自己的,不過平常也會有人來這里爬山、觀光,如果這些游客在爬山時受傷或發生意外時,作為地主可能也會被波及,很有可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對于外國人來說,不熟悉當地的法律法規和語言,萬一發生糾紛等的風險就太大了。張先生后來在山腳下的住宅區購置了一套二手一戶建并翻新,他說“喜歡一座山,不一定要擁有,來游玩一下就好了”。
很多人認為投資土地最保險,畢竟土地是會升值的。話雖如此,不過也分地段,如果投資城市里較好地段的土地,那是相當保值增值的。但要是投資偏遠地區的土地,雖然入手價便宜,但是想快速增值變現就很難了,很多買山囤地的人也因此被土地套牢至今無法脫手。
所以說,投資有風險,別圖便宜一時沖動投資,在決定投資房地產前,建議您還是先咨詢一下專業的房地產顧問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