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女孩子在日本呆久了就變溫柔了?”
事實上,對于久居日本的人來說,不僅是女孩子變溫柔了,就連男人們的性格好像也變得溫文爾雅了。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呢?
有一種解釋是,語言專家認為“使用不同語言,性格也會隨之改變”,簡單理解為“日語說多了,人也就容易變溫柔”。
這些性格變化跟語言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和漢語相比,日語是屬于“節能”型語言,通常嘴巴說話時的變化幅度不大,聲音主要從“口腔”里發出,說話口氣也比較謙虛,所以說話人“輕柔細雨”地說,聽話人需要耐心聆聽。而漢語講究“字正腔圓”,聲音主要從“丹田”發出,說話時需要吐字清晰,讓聽者不用很費勁就能夠聽清自己在說什么。
在表達方面,日語的表達更加“曖昧”或者說“模棱兩可”,日本人更注重對方對自己說話后的反應,也很顧忌聽話人的感受,所以在表達時說話很含蓄,鋪墊的話較多,好像要根據對方的反應再判斷該如何表達真實意思,往往需要聽話人自己“參透”對方的觀點,因此日本人練就了“讀懂空氣”的語言技能,“空氣”卻是屬于“無聲無形”地存在。而中文的表達則簡單明了,直抒觀點,講話時很有自信,大多數人能夠明確闡述自己的觀點,而無需聽話人猜來猜去。
在語法方面,日語屬于“黏著語”,需要在詞與詞之間加入助詞等才能表示完整的一句話。而且日語充斥著大量的敬語,需要根據對方的身份使用對應的語氣,說話時也很注意禮節。在日語中,句子越長越能表達對聽者的尊重之情,并且一定要聽完整句話才能知道對方在說什么。當很長的一句話講完以后,恐怕講話人也很“累”了,語氣自然會顯得溫溫柔柔了。漢語的句子結構則顯得簡單多了,基本上將各個關鍵詞語排列組合到一起,用“主、謂、賓”的簡單結構表達出來即可,沒有太多的敬語或詞語變形,句子簡潔清晰。
不同的語音蘊藏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人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性格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比如“日語性格”的人就顯得溫柔靦腆、“漢語性格”的人則顯得敞亮大氣。因此感覺中國女孩子長期在日本生活就變得溫柔了,相反的,日本女孩子在中國生活久了也會變得開朗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