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素以遵循食材本身的味道為上乘,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日本的飲食清淡,所以日本人比較長壽。但是在實際品嘗了日本美食以后發現,日式拉面、壽喜鍋、燒鳥等食物其實是“重口味”,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口味清淡的認知。
其實傳統的日本料理中的食物大多又咸又油膩,主要是日本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缺吃少喝,在飲食習慣慢慢改善的過程中,食物中的油、鹽成分是很好的營養補充。
隨著日本經濟的騰飛,日本人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重油鹽的食物反而給身體帶來了“富貴病”。日本人在七八十年代的每日鹽分攝取量高達14g(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鹽分攝取量為5g),鹽分過高容易患高血壓,從而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動脈瘤、胃癌和腎衰竭等疾病,因此導致60多歲就因病去世的人很多。
其實病死并不算糟糕的結果,很多人因中風等半身不遂、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等,需要家人或介護人員長期的照顧,給周圍的家人造成了嚴重的負擔及經濟壓力。而日本政府每年也要擔負起眾多的醫療費用及護理費方面的補貼,當年日本政府債務膨脹至國內生產總值220%的背后,正是背負了太多的醫療費方面的支出,占了財政支出的比重高達12%。
隨著日本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醫藥費的負擔讓各地方政府也不堪重負,于是日本各地紛紛發起了“減鹽運動”,少吃一口鹽也是愛國的表現。
“減鹽”和“愛國”能扯上什么關系?
日本人比較在乎別人的眼光,講究不給別人“添麻煩”。鹽吃多了容易因病拖累周圍的人,給家人和介護人員“添了麻煩”,長期看病護理所花費的醫療費及護理費的經濟負擔是給國家“添了麻煩”,因此減鹽能延長自己的健康壽命,獨立生活,不給別人和國家找麻煩,這便是妥妥的愛國行為了。
另外,很多人因吃鹽過重導致的身體疾病不符合參軍資格,失去了報效國家的機會,且沉重的醫療方面的財政支出擠壓了部分國防預算,如果能通過健康飲食改善或緩解這種狀況的話,也能為增強國防能力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以前日本人因高血壓死亡的占絕大多數,通過減鹽運動現在日本人鹽分的攝入量已降低到10g左右,因此死亡人數也大幅減少,現在則更多是因癌癥死亡,壽終正寢更是很多日本老人的理想。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現在已經超過80歲,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接近90歲。
同時,健康壽命(指不接受照護就能健康地參與社會生活的時間)日本女性超過75歲、男性超過72歲。日本厚生勞動省也表示“因中風等原因需要介護的人數逐年減少,而高齡者的社會工作參與度逐年增加。”
鑒于此,日本的“減鹽”飲食漸漸多起來,大眾口味的確越來越“清淡”了,健康飲食成為了日本人愛國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