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好像都不怕死”。
在近代歷史中,日本人給很多外國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可以得到合理解釋的是,基于日本的傳統習俗,日本的兒童被認為“在7歲之前是神的孩子”。
日本家庭在小孩子3歲,5歲,7歲時,通常會帶孩子去神社、寺廟等地拜祭神明,感謝神明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這一習俗被稱為“七五三”,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100多年前的日本平安時代,廣泛普及到大眾是在3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
最初,日本人會在孩子3歲時舉行“蓄發”儀式,日本人認為給小孩子剃掉胎毛后可以長出更健康的秀發,“蓄發”以后就不用再剃頭了。另外男孩子還有“袴儀”之禮,在公眾場合穿著傳統的“袴裝”標志著男孩將以男性的身份被社會接納。
現在,在孩子3歲時,無論男孩、女孩均有“蓄發”儀式;在男孩5歲時,會舉行“袴儀”之禮;在女孩7歲時,會舉行“腰帶儀”之禮。女孩第一次穿著與成年女性相同的和服,腰間系的腰帶將變成和成年人一樣的“丸帶”,這也標志著女孩將以女性的身份被社會接納。
另一方面,在古代醫療不發達的時代,兒童從3歲到7歲左右的期間比較容易生病,死亡率較高,因此有了“七歲之前是神明的孩子”的說法,并且延續至今。所以“七五三”也有在神明前祈求孩子健康成長的意愿。
滿7歲正是孩子們從“神之子”轉化為世俗之人“重獲新生”的日子,“七五三”也就成為了日本孩子們重要的日子,在當天孩子們會意識到自己成為生活中的主角,自己也會正經八百地接近神明并進行祭拜。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等,現今已經不用擔心7歲前孩子的健康問題了,但日本社會仍延續著“七五三”的習俗,各地大同小異,參拜時間一般在11月15日前后,主要為了表達感謝及祝福之意。
“七五三”的參拜之日,也成了日本大家庭的聚會日,孩子和母親及祖母等家人都會身著日本傳統服飾一起前往參拜,一般長輩還會給孩子買寓意健康長壽的“千歲糖”。有的家庭會在這天舉行家庭聚會,或在酒店舉辦儀式,也會特意去影樓拍照留念,這也成為全家人在孩子成長歷程中的重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