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總務省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日外國人為274萬7137人,約占日本總人口的2.2%。在日外國人中,人數最多的為中國籍,達到66萬7475人(不包括日籍華人),在外國人總體人數中占比27.8%。
日本厚生勞動省每年的6月,會對全國的工資水平進行一次調查統計。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包括日本人及外國人在內的普通勞動者平均月薪為30.77萬日元,在日本的全部外國人的平均月薪為21.81萬日元,其中研修生平均月薪為16.17萬日元、特定技能生平均月薪為17.46萬日元。外國人的平均月薪偏低,主要原因是研修生和特定技能生集中在制造業及建筑業從事基礎工作,員工年齡普遍偏低,來日時間不長工齡較短且非正社員等因素產生的差距。
在日本,一些兼職工作或加班時間是按時薪結算收入,外國人與日本人同工同酬。根據2022年度的最新時薪標準,每小時東京最高為1072日元、神奈川縣為1071日元、大阪府1023日元、埼玉縣987日元、千葉縣984日元、京都968日元。
雖然整體收入水平,日本是中國的約2.5倍,但由于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一些涉及創新科技等職業的收入已經超越日本。
比如負責大數據分析的數據科學家,日本的年薪為1200萬日元、中國則高達1600萬日元;負責IT業務管理的“IT總監”,日本的年薪為1800萬日元,而中國大陸、香港和新加坡均超過2000萬日元。
在制造業中,尤其是在汽車企業包括電動汽車產業中,負責研究開發的部長級人才,日本最高年薪也僅為3500萬日元,中國的年薪有時會逼近6000萬日元。
在日本人才緊缺的行業,人工智能(AI)相關人才的社會招聘的求職倍率為6~10倍。IT人才緊缺程度更甚,求職倍率高達10倍,主要原因是薪資待遇僅有600-1200萬日元的年薪水平,約是美國同等職位薪資的1/2,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更難以招聘到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人才,日語好的產品經理更是一人難求。
另外,日本的大手企業招聘外國籍員工時,大多要求達到日語N1、N2的水平,至少能夠在團隊內用日語順暢溝通,但對語言的要求也成為了一些外國精英入職日本企業的阻礙。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日本截至目前的完全失業率為2.6%,與前月持平;求職倍率為1.34,呈持續上升趨勢。
職位需求增加較大的行業為建筑業、制造業、專業技術服務類;比較辛苦的職位包括酒店業、餐飲服務業、娛樂業、零售業、運輸業、郵政業。
對于想在日本工作、賺錢或移民的外國人,可以綜合考慮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