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一直倡導“人生一百年”,即人的壽命可以達到100歲,所居住的房子100年不倒。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日本人也會考慮該如何安排自己的資產,讓生活有所保障。作為社會人,從25歲步入職場到65歲退休,有整整40年都處于工作階段,如果假設這40年的平均年薪為500萬日元的話,工作期間的總收入可達2億日元。不考慮通縮通脹、復利等額外條件,如果在日本工作和生活,那么可以用1億日元已經可以在日本買到很好的高級公寓了。由于日本的貸款利率不到1%,如果使用貸款買房的話,資金壓力相對不大,那么剩下的1億日元可以分成兩部分,其中的5000萬會考慮在海外投資,畢竟如果能活到100歲,從65歲退休開始,還有35年的人生可以享受。還有不少日本人會在亞洲其他的發展中國家購買房產,作為老后養老的居住地。再在手里預留5000萬日元作為股票、債券等金融性投資及備用金留存。
當然,以上僅僅是理想化的資產配置方案,不過很多日本人都認為這是比較合理和容易實現的。經歷過樓市泡沫的日本人,現在已經都基本上不再考慮投機性購買房產了,而是根據實際需要,購買一處適合家庭居住的房子。日本人的購房年齡一般都在35歲左右,這個時間段是日本人結婚后有了孩子,或者孩子準備上學的年紀,工作和收入都相對穩定,是置業的黃金時期。當然還有一些日本人會根據公司的調動安排,階段性地在不同地方常駐或派駐海外。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也會給與一定的住房補貼,相當于節省了一部分房租。這部分錢他們大多都會先攢起來,將來等時機成熟的時候再用于購房。
也許有人會說日本年輕人都沒有購房的執念,這也的確是日本社會的現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生活成本較高,壓力大,攢錢不容易。而當收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時,日本人的購房意向也是蠻強烈的。根據日本某機構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日本人都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產,還有一小部分人認為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也會選擇在海外置業。當問及家庭收入達到多少時愿意置業,這一答案集中在年薪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萬)。看來在資金充裕的前提下,日本人也會積極考慮購房的問題,這也是一種合理的投資置業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