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全球,日本也受到了影響。在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以后,大多數人員都改為了在家辦公,餐飲店等店鋪也受到一定的營業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倒閉潮、失業潮等日益增加,日本的經濟在“失去的二十年”之后的疫情期間更加一蹶不振了嗎?其實并不然,現實恰恰與此相反。在疫情期間,很多日本老牌的制造企業營收卻屢創新高,未來預期的收入目標也紛紛上調,而且日本的房價并未因疫情而降低,反而上漲了3%以上,這些驚喜不得不說,制造業與房價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日本的制造業在樓市泡沫期之前也曾經輝煌發達,許多著名的品牌甚至超越了美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而日本老牌制造業的崛起也帶動了房價的不斷上漲,房價的漲幅甚至超過了企業的利潤的速度。當時很多日本人就認為房價會一直上漲,于是一些制造業的小企業因此無心于本行業,而專心投資房地產了,于是房產泡沫越積越多,制造業業績、實體經濟不斷下滑。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樓市突然崩塌,然后日本迎來了所謂的“失去的二十年”。但在這二十年里日本痛定思痛繼續加強了制造業并將核心業務由傳統的生產制造轉為側重于技術研發,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里日本產生了許多的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在世界上占有數量眾多的技術專利,這些實力成為了日后日本拓展海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日本并沒有失去二十年,只是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各大日企的財務報表、營業預期便足以證明。
“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將2021年度(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的空調相關業務的銷售目標設定為2019年度(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的2倍。”
“優衣庫(UNIQLO)在2021年8月期的業績預測中預計銷售額將增加9.5%,達2兆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05億元);營業利潤將增加64.0%,達24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6億元);純利潤將增加82.6%,達16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5億元)。”
“日本索尼(SONY)公司上調2021年3月期的業績預測,將達到1兆850億日元(約合66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將比上年增加86%。這一業績將超過2019年3月期刷新的9162億日元(約合564億元人民幣)的歷史最高紀錄,首次超過1兆日元(約合人民幣614億元)。”
日本各大車企,如豐田汽車(TOYOTA) 、本田(HONDA)、日產汽車(NISSAN)等紛紛擴建海外工廠提高產能,以搶占電動汽車市場。
在疫情的環境下,個人電子產品如游戲機、相機等銷售量斐然,筆記本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及網絡環境也進行了極大的升級,而且在AI、VR 等的應用方面日本也處于世界前沿。在無人駕駛自動車的市場行業中,日本也成為領先的地位,并且已經通過立法,在5G的環境下,無人駕駛汽車將可以合法的上路行駛,無人駕駛的出租車、無人駕駛的公共汽車以及AI未來城已初見雛形,即將運用在普通民眾的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在此類行業中員工的收入是一直在上漲的,輕松跨越年薪千萬日元的門檻,特別是一些年輕的高級人才成為了日本引領新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
員工收入高了,房產購買能力也相應提升。在疫情期間,許多企業響應政府號召紛紛安排員工自宅辦公,相對舒適的居住環境成為了生活的必需品,換房、購房等在這一時期更是超出人們的預期,出現了一波購房小高峰,疫情期間日本房價竟也上漲了3.8%,由此看來日本房價上漲基本上都是日本人的純剛需。所以說想要提升市場消費能力,就需要讓人們有更多的收入,而實體經濟的穩步發展,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才是正途。事實已經證明,單純炒房并不能維持良好的經濟環境,只有踏踏實實做實業、發展前沿科技才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源。